综述
《教材完全解读》首次出版在2003年7月,主编是王后雄老师,是一个很老牌的教辅书了。王后雄老师,现在可能应该称教授了,算是体制内的人了,再亲自下场来开公司可能有点不妥。所以就有了和小熊图书的合作,王后雄教授出个人ip和出书能力,小熊图书出资金和人力。《教材完全解读》也是小熊图书的核心产品。
小熊图书的几大系列王后雄教授基本都是冠以主编的名号,即使不是王后雄主编的教辅,名字里也有王后雄三个字。可以说,小熊图书的产品基本是围绕着王后雄这个ip来打造的。小熊图书的众多系列到今年也已经停掉了不少了,不知是因为更专注于拳头产品了,还是在战略收缩,毕竟最近几年经济下行,竞争也激烈了。
《教材完全解读》当年也是因课程标准改革而生,它算是“解读”概念的奠基者,也是最早的同步类教辅。它开创的解读体系包括对课本内容的解析、考点、能力提升、易错点等方面,现在的解读类型的教辅,基本还是沿着它的模式在编写,有些可能多了真题等模块。但总的来说,依然是换汤不换药。此外,“左讲右例”的排版方式,也一直在被模仿。《教材完全解读》可以说是引领风骚数十年。
定位
《教材完全解读》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,让学生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学习目标要求科学、高效地学习。它是一本高一、高二平时学习时使用的教辅书,主要以打基础为目标,而非以高考、提高解题能力为目的。所以它并不能替代教材,上课完全不听讲只靠它自学是不可取的。
如果在高一、高二能利用好同步类的教辅把一门或者几门学科打好基础,可以极大地缓解高三一轮复习的压力,让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弱势学科上。如果高中前面两年没有打好基础,导致一轮复习时,每门课都是你的弱势学科,那你的时间就太紧张了。
我们都知道马拉松运动员在整个42.195公里中都是尽量保持匀速的状态,顶级的运动员每公里的配速误差不超过5秒。因为匀速是马拉松理论上的最佳战术。如果把整个高考当作一场长跑,那自然也是全程匀速是最节省精力的。
举我自己的例子吧,高一开始的时候数学、化学就开始刷题了,到了高三数学、化学几乎不会再额外花精力,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。我把数学省下来的时间全部花在了英语上,高三前英语几乎就在90-95,最后可以稳定在110以上了。
适用对象与时间
本书适用高一、高二的同学,高三的同学就不要购买了,针对高考有其它的教辅可选,如果特别喜欢王后雄,可选《高考完全解读》这一本。整套丛书有多个版本:人教A版、人教B版、苏教版、粤教版等,可以满足全国各地区的要求。
《教材完全解读》既可以在预习阶段使用,也可以用作课后复习,还可以在半期或期末考试前翻一翻。这本书厚而全,可以说把平时上课的种种场景都考虑进去了。
使用方式
同步类的教辅重点在理解新知识、巩固公式、加强记忆,不在刷题。在平时学习中,一般有这几个阶段:课前预习、课堂听讲、完成作业、单元复习、考前复习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能还会有个刷题的阶段。使用同步类教辅的时候,可以把教辅书融入进这几个阶段。
课前预习:在上新课之前,将教科书阅读一遍,你可能会知道本节的重难点和目标,也有可能不知道。此时,再把同步类教辅拿出来看它总结的重难点和知识框图之类的,你就能对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了。
做了这个工作,你至少知道明天的课要讲些什么,哪些是重点,我不知道的这一块我要仔细听听老师怎么是讲的。而且还允许你上课时偶尔走神,而不至于漏掉关键的地方。很多同学不要说用教辅书预习,就连预习课本都是不会去做的。你做了这一步的工作,就已经领先大部分人了。
课堂听讲:上课认真听讲,多听几分钟,可以给后面的复习省下成倍的时间。有些教辅建议上课时在教辅书上勾画,我个人还是习惯于在教材上勾画,这点看个人习惯。当然老师讲的内容可能会超过教材,但是一般不会超过同步类的教辅书。
听讲记笔记的过程,就像是知识提炼的一个过程,一方面是增强的记忆,一方面是为了以后复习快速定位到知识点。即使没什么记的,对重要的语句画个波浪线都是有效果的。
作业、刷题:其实本质是一样的,加强你对知识运用的能力,通过反复练习来达到类似”肌肉记忆“的效果。同步类的教辅在题量方面不会很多,一般都是点到为止,当然也有些试卷形式的同步类教辅,那就是专门来刷题的了。不过《教材完全解读》不是那种,重点在于知识的讲解和例题。
阶段复习:包括了单元复习和考前复习。一个单元结束,把教辅书关于本单元的总结看一看,回顾下这些点自己是否已经清楚了;再把教辅书的单元练习题,做一做,最好记个时间,检验一下对这些题型是否已经熟练;最后把本单元所有的错题过一遍,该记录的记录,该重做的重做。
在考试前,把教材或教辅书上勾勾画画的地方看一看;所有的错题看一看;模拟题做一做,保持一下手感;扣上教材和教辅,自己想一想每个单元都学了些什么。做完这些就可以上考场了。
PS:书里的例题不要只看,一定要自己做一做。
讲练比与类型
《教材完全解读》的讲练比我觉得是9:1,练习题只占很小一部分。有些人认为是5:5,可能是看到它是左右分栏,并且右边全是例题吧。
本书是同步类-基础知识类的教辅,专门针对高一、高二的同学,各科各教材版本都有相应的图书。本书重点在知识点的解读与例题解析上,不在刷题上。喜欢刷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其它教辅书,比如《高中必刷题》、“五三”的高中同步版本等等。
同学们的评价
成功的原因
IP大。王后雄是教辅界几大IP之一,在90年代就闻名全国了,那时候还没有五三、试题调研这些事情。那时出名的是黄冈密卷、海淀名师、志鸿优化等,王后雄老师主打化学竞赛。他35岁成为特级教师,39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42岁从中学老师变为华中师大的教授。妥妥的人生赢家,业界大咖呀。
时间久。《教材完全解读》在2003年就首次出版了,比五三还早一年。这么多年一路拼杀下来,各路好手不断倒下,而它却坚持到了现在,积累了无数的粉丝和天量的美誉度。
价格低。现在的一本《教材完全解读》30元上下,却有200多页、45万字(数学必修一),而且还是彩印。许多同学都反映它太厚,题太多。以它不到一杯星巴克的价格,你还要啥自行车。
创新多。首次提出"讲例对照、三层解读"的同步学习模式,双栏对照体系,现在都还有在模仿的。首先开辟了解读类的领域,以前的教辅很少涉及到对教材进行解读,多是知识点的罗列和例题的分析。
卖家对本书的评价
本书主打“透析全解、双栏对照、服务学生”的目标,针对初高中均有相应书籍,从书本教材出发,进而进行衍生。本书对于各个学习阶段都有侧重,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也有兼顾。
本书的特点:
1、双栏对照:对教材全解全析,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、讲透、讲出特色,帮助一些对书本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同学,在基本知识上打牢根基。本书也重视层次递进,力求将知识点讲解透彻;
2、题型解析:注重典型案例学习,突出鲜活、典型和示范的特点。在对应知识点后都有典型题型,将题目进行归类并总结解题方法是其一大特色,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同学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3、难题展示:在相关知识以及解题方法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,对一些难题进行分析就很必要了,会检验解题方法的掌握是否到位。
4、排版设计:教材课后习题解答、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、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释、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。
PS:有教材练习题的答案,对抄作业的是一大利好呀。这才是学生们的痛点呀。
彩蛋
王老师还挺亲民的,应该网友冒充的吧。
PS: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统计者
zhihu-tongjizhe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