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言:士固为知己者死!
4. 豫让(春秋末期)
刺杀目标:赵襄子
背景:晋国智伯被赵襄子所灭,豫让誓为主公复仇。
过程:
- 第一次刺杀失败,被捕后赵襄子念其忠义释放。
- 豫让漆身吞炭(毁容变声)再次埋伏,仍失败。
- 最后请求刺赵襄子衣服三剑,象征复仇后自刎。
结局:失败,但成为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典范。
名言:吾可以下报智伯矣!
5. 要离(春秋末期)
刺杀目标:吴国公子庆忌
背景:吴王阖闾怕庆忌复仇,派要离刺杀。
过程:
- 要离自断一臂、杀妻取信庆忌。
- 接近庆忌后,趁其不备刺中要害。
结局:庆忌临死赞其勇,放他回国,但要离因愧疚自尽。
争议:手段极端,被视为“无情刺客”。
6. 曹沫(春秋初期)
刺杀目标:齐桓公(实为劫持)
背景:鲁国屡败于齐,曹沫在会盟时劫持齐桓公。
过程:
- 持匕首劫持齐桓公,逼其归还鲁国失地。
结局:成功,齐桓公守信退兵,曹沫全身而退。
特点:最早的“劫持式刺客”,非致命刺杀。
7. 高渐离(秦朝初期)
刺杀目标:秦始皇
背景:荆轲好友,秦灭六国后隐姓埋名。
过程:
- 以盲人乐师身份接近秦始皇。
- 用灌铅的筑(乐器)砸击秦始皇,未中。
结局:被杀,成为反秦义士代表。
8. 鉏麑(春秋中期)
刺杀目标:晋国大夫赵盾
背景:晋灵公昏庸,欲杀忠臣赵盾。
过程:
- 鉏麑潜入赵府,见赵盾勤政爱民,不忍下手。
- 因无法复命,触槐自尽。
结局:未刺杀,但成“忠义两难”的象征。
9. 张良(秦末)
刺杀目标:秦始皇
背景:韩国贵族后裔,欲为故国复仇。
过程:
- 雇力士在博浪沙以120斤铁锥狙击秦始皇车队,误中副车。
结局:失败,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。
10. 王著(元朝)
刺杀目标:权臣阿合马
背景:阿合马暴政,民怨沸腾。
过程:
- 假扮太子侍从,诱阿合马出迎,当场刺杀。
结局:王著被捕处死,但阿合马罪行被揭,百姓称快。
总结
这些刺客大多出自春秋战国,因忠义、恩仇、政治而行刺,成败各异,但都被后世传颂。
- 最成功:专诸、曹沫、王著
- 最悲壮:荆轲、豫让、聂政
- 最争议:要离(杀妻求信)
他们的故事成为侠义精神的象征,影响中国武侠文化千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